

時間:2025-10-23
藍寶石作為一種光學材料,因其高硬度、耐高溫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,被廣泛應用于紅外光學窗口、探測器保護窗口等領域。然而,藍寶石在紅外波段的透過率并非完美,尤其是在中遠紅外區域(如3-5μm和8-12μm大氣窗口),其透過率會因材料本身的晶格振動吸收而下降。為了提高藍寶石窗口片的紅外透過率,鍍膜技術成為關鍵手段。本文將從藍寶石的光學特性、鍍膜原理、膜系設計及實際應用效果等方面,分析鍍膜對藍寶石窗口片紅外透過率的影響。
一、藍寶石的光學特性與紅外透過率限制
藍寶石(α-Al?O?)是一種單晶氧化鋁材料,其透光范圍覆蓋紫外(約0.15μm)至中紅外(約5.5μm)波段。在1-5μm波段,藍寶石的透過率可達85%以上,但在5μm以外,由于晶格振動引起的聲子吸收效應,透過率急劇下降。此外,藍寶石表面還存在約8%的菲涅爾反射損失,進一步降低了有效透過率。
二、鍍膜技術的原理與作用
鍍膜技術通過真空蒸鍍、磁控濺射或離子束輔助沉積等方法,在藍寶石窗口片表面沉積一層或多層光學薄膜,主要實現以下功能:
1、增透膜(AR膜):通過干涉效應抵消表面反射,提高特定波段的透過率。例如,在3-5μm波段設計λ/4光學厚度的氟化鎂(MgF?)或硫化鋅(ZnS)膜層,可將單面反射率從8%降至1%以下。
2、寬帶增透膜:采用高低折射率材料交替的多層膜系(如ZnS/YbF?組合),可拓展增透波段至8-12μm,同時抑制藍寶石的聲子吸收峰。
3、保護膜:如類金剛石碳膜(DLC),既能保持紅外透過率,又能提升表面硬度和抗腐蝕性。
三、膜系設計的關鍵因素
1、材料選擇
①低折射率材料:MgF?(n=1.38@4μm)、SiO?(n=1.45@4μm)適合作為增透膜的外層。
②高折射率材料:ZnS(n=2.25@10μm)、Ge(n=4.0@10μm)可用于調節相位干涉。
③過渡層材料:Al?O?薄膜可作為藍寶石基底與膜層的緩沖層,減少應力導致的脫落風險。
2、膜厚控制
通過準確控制每層膜的光學厚度(nd=λ/4或λ/2),利用相長干涉增強透射。例如,在8-12μm波段,采用非規整膜系設計(如漸變折射率膜),可避免單一波長優化導致的旁帶波動。
3、環境適應性設計
針對高溫或高濕環境,需選擇熱穩定性好的材料(如Y?O?)并優化膜層結構。
鍍膜技術能夠提升藍寶石窗口片的紅外透過率,使其在紅外領域發揮更大作用。隨著工藝的發展,鍍膜藍寶石窗口片的性能邊界將進一步拓展,實際應用中需平衡光學性能、環境耐受性及成本因素,針對具體場景定制化設計膜層方案。
電話
手機
客服
TOP